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0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工业技术   431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318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ensitivity and multi-directional motivation are major two factors for developing optimized humidity-response materials, which are promising for sensing, energy production, etc.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s are commonly used as the water sensitive units through hydrogen bond interactions with water molecules in actuators. The multi-coordination ability of inorganic ions implies that the inorganic ionic compounds are potentially superior water sensitive units. However, the particle forms of inorganic ionic compounds produced by classical nucleation limit the number of exposed ions to interact with water. Recent progress on the inorganic ionic oligomers has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classical nucleation, and realized the molecular-scaled incorporation of inorganic ionic compounds into an organic matrix. Here, the incorporation of hydrophilic calcium carbonate ionic oligomers into hydrophobic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PVDF) is demonstrated. The ultra-small calcium carbonate oligomers within a PVDF film endow it with an ultra-sensitive, reversible, and bidirectional response. The motivation ability is superior to other bidirectional humidity-actuators at present, which realizes self-motivation on an ice surface, converting the chemical potential energy of the humidity gradient from ice to kinetic energy.  相似文献   
2.
以煤泥水COD、SS、动电位、污泥比阻为切入点,分析了煤泥水的特点及难以絮凝沉降的原因,并研究了PAM-粉煤灰体系在混凝沉降作用中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AM-粉煤灰法在最优条件下,清水分离率47%、沉降速度0.357 mm/s;上清液:pH=7.35,SS=55.57 mg/L,COD=37.72 mg/L;污泥比阻为0.062×10^15 m/kg,满足煤泥水循环标准。  相似文献   
3.
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具有工艺简单、技术成熟度高、涂层综合质量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核工业等领域。首先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的原理和特点,重点讨论了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的工艺及应用研究现状,包括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微观组织控制工艺及在耐辐射、耐磨耐蚀和高温防护领域的应用,同时对新型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一是改善现有工艺存在的反应气源与反应产物毒性大等问题,满足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二是改善现有工艺存在的沉积温度高、沉积速率偏低等问题,实现在不同衬底表面的高效、高质量沉积;三是改善现有化学气相沉积钨涂层结构与功能单一等问题,满足构件对钨涂层高性能和多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VB中实现打印功能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在VB开发的应用程序中,实现打印功能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①打印窗口;②通过PRINTER打印;③利用数据报表进行打印;④将打印内容传送于Office组件的Word或Excel,通过Word、Excel打印.同时列出了相关的程序格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延迟破胶技术,在压裂施工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胶囊破胶剂,利用它的延缓释放特性,使植物胶压裂液耐温、耐剪切稳定性增强,并且可以在不造成压裂液的流变性、滤失性和携砂性等过早丧失的前提下高浓度使用胶囊破胶剂。该技术与常规破胶技术相比,延缓释放率达50%,能更有效地清除液体残渣,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同时由于有延缓破胶的特性,放喷采用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支撑剂沉降速度,形成较好的沉砂剖面,提供高的裂缝导流能力,并且可以降低滤饼和压裂液残渣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要保证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技术要求、加快施工速度 ,关键是要解决好高层施工中的模板、钢筋、脚手架搭设以及轴线的竖向传递等几项技术 ,通过工程实践对这几项施工技术进行了总结 ,该技术既满足了施工高层建筑的要求 ,又取得了降低工程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稠油黏度高、密度大、驱替效率低,常规方法开采困难等问题,开展了稠油开采装置研究。介绍了全液压稠油开采装置在原油开采过程中的加热功能,分析了采油装置系统井下流体流动及传热过程。结合理论研究方法和热力学计算,建立了井下流体热交换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矫正和求解。以实际油井参数和液压油的流量、温度为输入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了井下热交换参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改进了已获得的热交换理论方程和模型,并得出了原油的产量与液压油的输入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保温提采原油所需要的最小液压油输入量。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不同井况和不同输入状态下的流体传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单壁纳米碳管/纳米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效果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半连续氢电弧法和活性氢等离子蒸发法分别制备出单壁纳米碳管(SWNTs)和纳米A1粉体,然后用提纯后的SWNTs和纳米A1粉体制备出SWNTs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2.5%、5.0%、7.5%和10.0%的单壁纳米碳管/纳米铝基块体复合材料.SWNTs对高强度纳米A1基体具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当SWNTs含量小于5.0%时,材料的硬度随着SWNTs含量的提高线性上升.其中5%SWNTs和纳米A1的复合增强效果最好,其硬度可达2.89GPa,大约是粗晶A1(0.15GPa)的20倍.当SWNTs含量超过5.0%时,增强效果开始缓慢的下降.讨论了单壁纳米碳管增强纳米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9.
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好坏都与污水处理系统中组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及其代谢活力有关,本文从活性污泥结构、微生物种类、数量及活性等方面分析了污泥生物相与运行状态的相互关系.说明了可通过对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相观察了解处理效果及运行状况,也可通过对污泥生物相观察发现处理系统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行环境,预防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新型梳形电缆防火墙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新型梳形电缆防火墙的实施,有效地限制了电缆火灾范围,增强了电缆防火、隔火能力,并详细地介绍了梳形电缆防火墙的原理结构、安装使用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